《制冷及低溫工程學科發報告(2018-2019)》概述——總結學科發展現狀,提出未來發展二氧化碳R744制冷劑
日期:2020-11-27 11:32:55
作者:創弗化工
分類:新聞中心
瀏覽:366次
? 制冷及低溫工程學科廣泛應用于建筑、食品、醫療、化工、煤炭、核電、航天、體育娛樂等領域,為人類社會生產、生活發揮著重要作用??照{制冷技術被評為20世紀最偉大工程技術成就20項之一,空調作為人們的健康、運輸、食品保鮮的不可缺少的設施,人們可以在地球上最冷和最熱的地方工作和生活。近幾十年,隨著該技術的發展和整體生產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們對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斷提升,空調制冷行業不斷發展壯大,顯然已經發展成一個非常龐大的行業。據國際制冷學會統計,全球制冷、空調和熱泵運行設備數量,總量達到50億套,其中包括26億套空調設備和20億套冰箱冷柜,這些設備每年所消耗的電力占全球電力消耗的約20%。每年全球新增的制冷、空調和熱泵設備年銷售額約為5000億美元,這個巨大的產業也為近1500萬人提供了就業崗位,如下表所示。
?
?
?
我國經濟快速發展,隨之而來的是環保、節能和減排壓力日趨增大,這也給學科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據國際制冷學會估算,與制冷行業相關的碳排放約為4.14Gt二氧化碳當量,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7.8%。對于全球變暖的影響,37%來自于含氟制冷劑(CFCs、HCFCs和HFCs)的直接排放或泄漏,63%來自于制冷系統所需電力在發電過程產生的間接排放,由此,制冷空調行業仍需進一步提高制冷設備的能效并降低制冷劑的環境破壞效應;全球氣候變化、城鎮化加速和居民生活質量提升等諸多因素導致空調需求更加旺盛,全球人口增長導致糧食需求增長、生鮮電商快速發展導致冷凍冷藏需求繼續增長,深空探測、低溫成像和冷凍醫療等前沿科技的發展也會帶來低溫技術不斷更新;受新材料和新物理原理的推動,學科技術體系發展呈現多樣化的趨勢,這些新原理、新技術、新材料和新應用促使制冷及低溫工程學科從內在科技驅動到外在需求牽引得到長足的發展提升,并與多個學科與應用領域產生了新的交叉與分支方向。持續開展對制冷及低溫工程學科發展動態的研究,對比國內外發展現狀,探討學科可持續健康發展,對更好地服務于人類社會經濟建設和國家重大需求具有重要的意義。
?
2018年,中國制冷學會繼《制冷及低溫工程學科發展研究(2010-2011年)》第二次承擔中國科協學科發展研究項目,該項目通過調研,在比對該學科國際領先技術及研究趨勢的基礎上,力求總結我國近年學科發展現狀,提出未來發展方向。按照中國科協的統一部署,中國制冷學會組建了以王如竹教授為首席科學家,來自我國知名高校和研究單位三十多名專家學者團隊,針對制冷及低溫工程所涉及的6個專業基礎領域的18個分支領域以及5個專題應用的14個分支方向開展研究。
?
研究基于學科現實重要問題和學科的拓展應用,以及本學科和眾多分支領域的發展情況,按照“制冷及低溫工程學科相關技術現狀”與“清潔能源及余熱高效利用的制冷、熱泵及新能源技術”開展重點研究。針對“制冷及低溫工程學科相關技術現狀”,從環保替代制冷劑、空調換熱器、制冷技術、熱濕環境控制、冷凍冷藏裝置和低溫技術等方面,對學科基礎技術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總結,并結合分支方向最重要的內容形成綜合報告,對分支方向各自最新發展技術細節進行總結,形成專題報告,并對學科研究動態進行較為全面的描述。針對“清潔能源及余熱高效利用的制冷、熱泵及新能源技術”,從學科近年來面對國家行業重大需求所衍生出的新型應用和學科交叉領域進行研究,著重對空氣源熱泵、太陽能制冷、余熱回收熱泵系統、電動車熱管理和液化天然技術等進行專題研究,旨在對學科與北方清潔供暖、可再生能源利用、工業節能減排、新能源汽車以及能源安全的結合進行較為全面的總結。
?
?
我們將對學科發展報告的主要內容進行分主題的解讀,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中國制冷學會網站,并希望得到更多的信息、意見和建議!